三国演义刘虞被封为幽州牧。
刘虞(?-193年),字伯安。东汉宗室大臣、政治家,东海郡郯县(今山东省郯城县)人,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,丹阳太守刘舒之子。
刘虞举孝廉出身,曾为东海郡吏,累迁幽州刺史,政绩卓著,颇有名望,后坐事免官。黄巾起义爆发后,起为甘陵国相、宗正等职,安抚百姓。中平五年(188年),再次出任幽州牧。为政宽仁,安抚百姓,深得人心,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,累授大司马,封襄贲侯。董卓之乱时,拒绝袁绍的拥戴。初平四年(193年),率兵攻打公孙瓒,兵败被俘,惨遭杀害。
刘虞。
对待异族采取怀柔政策,这就让对手下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对其不满。如果两人一个强硬,一个怀柔,互相合作,能使幽州不被异族所侵扰。但很可惜,两人不可能合作,矛盾的加深,导致公孙瓒想要杀了刘虞。
公孙瓒也确实办到了,他杀了刘虞。但是刘虞之死引发的后果严重,首先,袁绍以此为由进攻幽州,而幽州境内归附的异族也也服判打着为刘虞报仇之名进攻公孙瓒。公孙瓒在内忧外患之下,自焚而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