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淞』
拼音:sōng 注音:ㄙㄨㄥ,和“松”是同音字。
简体部首:氵 部首笔画:3 总笔画:11
繁体部首:水 部首笔画:4 总笔画:12
康熙字典笔画( 淞:12; )
五笔86:ISWC 五笔98:ISWC 仓颉:EDCI
四角号码:38132 UniCode:U+6DDE 规范汉字编号:4967
◎ 民俗参考
汉字五行:水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姓名学:非姓氏
◎ 字形结构
[ 首尾分解查字 ]:氵松(shuisong) [ 汉字部件构造 ]:氵木八厶
[ 笔顺编号 ]:44112343454
[ 笔顺读写 ]:捺捺横横竖撇捺撇捺折捺
吴淞江,发源于太湖,到上海市与黄浦江汇合流入长江。
三点水旁加一个松:淞(读作:sōng)
组词:
雾淞[ wù sōng ]寒冷天,雾滴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,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,叫“雾淞”。通称树挂。
霿淞[ méng sōng ]同“雾淞”。宋 曾巩《冬夜即事》诗:“香消一榻氍毹暖,月澹千门霿淞寒。”
淞江鲈[ sōng jiāng lú ]即 松江 鲈鱼。产于我国沿海等地的一种名贵食用鱼类。
淞(sōng)〔~江〕水名,发源于中国太湖,东流至上海市与黄浦江合流入海;亦称”吴淞江”、”苏州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