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>起名知识 >唐初政事堂的实质和作用

唐初政事堂的实质和作用

发布时间:2025-03-05 00:18:35文章类型:原创文章
起名头像
方圆起名网林大师
资深起名专家

唐初政事堂的实质和作用

唐代的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地方。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,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相对较高决策机构 。

政事堂后分列五房:吏房、枢机房、兵房、户房、刑礼房,分理众事,供职者称为堂后官都是吏员,地位极为重要。

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。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(中书令、侍中、尚书左右仆射),是当朝宰相。其后,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,称为参知政事、同中书门下三品等(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),亦为宰相。

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、中书省、门下省三省长官在固定的时间、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军国大政、平衡互制、协调共济,比较后面由皇帝裁定的制度;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中国特色的“三权分立”。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论政是政事堂的正常态。

展开剩余内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